對平常人而言,「逛街」就像是跟呼吸一樣理所當然的本能,可能很少人會想過原來「逛街」還是個權利,尤其當你從未失去過的時候。 但曾經歷過兩次中風的熊志浩卻可以肯定地告訴你,剎那間半邊身動彈不得、口齒不清甚至不能言語,是會如何令人意志消沉,如何令人只想躲在家中不想見人。 「我以前愛跑步,更常常代表公司參加比賽。病後有次我偶然在慈善賽跑的田徑場上遇見昔日的隊友。一見他們在起步點上作賽,我當場便痛哭起來;想當年他們通通不是我對手,怎生只有我是這個光景?」 熊志浩說,二○○七年他第一次中風後半邊身動不了;二○一○年再次中風後,他連說話也有困難,當時只覺自己一無是處,人變得抑鬱煩躁,枕邊人太太經常挨鬧。 幸好得到慧進會義工和家人的鼓勵與支持下,熊志浩逐漸康復起來。「他們勸我,過去的便由得它過去吧。」亦因為有了這點經歷,熊志浩才能以同路人身分,明白如正常人般逛街過活,對中風及腦部受損患者是何等重要的事。 於是,他聯同多位慧進會的統籌及義工,多次設計逛街路程,以及親身「探路」,好讓慧進會的獲選項目 ─ 慧進「帶你去街Guide」─ 能幫助到有需要的病友。 慧進會主席袁少林說:「事實上,不少中風和腦部受損患者由於一時殘障甚至認知有困難等種種因素,都會變得相當自卑,部分人甚至隱閉家中多年。但我們認為,這些都是可以克服的。我們想到帶會友去街,除了可為患者提供一條安全的路程外,其實更希望義工們能在過程中與病友打開話題,多些關顧他們的心靈,讓他們逐漸打開心窗,重拾自信。」 說的也是事實,因為對病友們而言,實在有太多不逛街的藉口了 ─ 港鐵最好有升降機直達,否則要召喚港鐵職員開動輪椅升降機,那就寧願不搭車好了;拿拐杖的病友一遇到扶手電梯,好不容易側著半邊動不得的身軀,一腳踏上滾動的電梯上,卻遇著正在趕時間的上班族或學生,一聲「唔該借借」言猶在耳邊,人便已俯衝而下,病友來不及「借借」便落得被碰撞一旁,於是還是不好去街了;想搭電車又無奈上落車位置太狹窄,想搭巴士又不知何時才會遇到有低地台的一輛,想著想著,還是乾脆留在家好了。 於是,慧進會由二○一一年五月起至今,便舉辦了四次「幫你去街Guide」活動,每次都由一班義工及幹事,帶著十多名病友遠征,最遠的一次更乘昂平纜車到寶蓮寺。 遠征路線都是由義工們親身探過路的,確保已掃除所有障礙,沿途又會盡量使用兩種或以上交通工具,方便會友熟習更多乘搭方法。 但即使已預習無數次,意外有時仍難避免。 義工鄭金玲說,有次沿途要搭乘港鐵,一位病友在使用輪椅升降機的途中,不幸遇到機件故障,連人帶輪椅被困在半空不上不落,那位女病友急得當場哭起來。 原來,哭不為甚麼,只為途人的眼光,不論是好奇或是同情的,她都受不了。 袁少林稱,輪椅升降機俗稱「怪獸機」,這個名稱多多少少反映出病友的心理。「對不少病友來說,生理上的殘障是其次,反而心理的障礙,卻不是一時三刻掃除得了。他們很介意別人的眼光,這是源於他們未能接受患病這個事實。」 猶幸,四次活動下來,有不少會友已經重拾自信,部分原本隱閉的病友更加自此願意踏出家門四處去。袁少林續道:「其實接受自己是十分重要的,只有接受了後,才能適應新的狀況,繼而重新學習怎樣去生活。所以『幫你去街Guide』這個計劃,其意義在於幫助患者身心重建,才能融入社會。」 |